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文艺评论 | “马拉松戏剧”是对文学修养和戏剧(2)

来源:戏剧文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10月26日 23:52:09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话题是从近日时长六小时的话剧《红楼梦》的上演引起的。 戏剧界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注重“实验性”的探索。一些实验戏剧热衷于挑战戏剧文本

话题是从近日时长六小时的话剧《红楼梦》的上演引起的。

戏剧界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注重“实验性”的探索。一些实验戏剧热衷于挑战戏剧文本的基础性地位,认为戏剧的本质是通过现场表演传达的,故而不应拘泥文学性。在西方,激进的残酷戏剧的创始人阿尔托主张戏剧要“结束戏剧从属于剧本的状态”,代之以“在空间中表现”的新的戏剧语言;格洛托夫斯基坚持戏剧只是“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”,其他都是附加的东西,因而要创立“贫困戏剧”;德国的雷曼则以“后剧场戏剧”的定义来强调此种观念。这些理论影响所及,在有些戏剧从业人员眼里,戏剧的文学性被视作是老派过时的代名词。

文学经典作为戏剧的改编对象,历来并不鲜见。然而,由于舞台演出的时长有限,当面对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文学巨著进行改编时,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取其中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,或者取其中一个或几个主要事件,以此为核心进行比较深入的改编。以《红楼梦》为例,越剧的经典之作《红楼梦》,就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,兼顾家族内部的其他矛盾展开;昆曲《晴雯》和京剧《王熙凤大闹宁国府》等也都属于此类作品。

策划:邵岭

编辑:郭超豪

然而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理论的探索验证之后,今天的戏剧界越来越辩证地重新认识到,文学性对于戏剧的内涵深度、人文价值极为重要。许多戏剧家大声呼吁要让文学性重回话剧舞台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近年来不少长篇文学名著纷纷进入戏剧界的改编视野,包括陕西人艺的茅盾文学奖改编本三部曲《平凡的世界》《白鹿原》《主角》等,体量都很可观。文学名著可以使得戏剧作品的内在张力更足,戏剧也能够使得文学名著以另一种形式得到表现和传播。这些舞台作品的出现,既是创作者们希望用当代视角看待文学名著、以戏剧手段传达文学精神的努力,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戏剧的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的理解日益全面,戏剧观念、戏剧思维更加丰富。

相形之下,或许是由于越剧《红楼梦》的影响极其强大,人们对话剧版中宝黛的主线的呈现还有不够满足之感。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出文学巨著改编的难处所在。

第三,中国传统戏曲比较习惯于处理一人一事的故事,但长篇文学作品的大体量改编必然要面对人物众多的问题,如何在舞台上构建一个琳琅满目的人物长廊,展现出他们独特的性格、形象和命运,让观众能够清晰地辨认出他们当中的每一个,而不是演员在台上演了半天观众都不知道谁是谁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。因为人物多了,分在每个人身上的笔墨必然少了,需要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人的特点并且使其传神,还要在他和其他人物之间建立起立体的关系。很多观众在看了话剧《红楼梦》之后,觉得贾母、王熙凤、刘姥姥等几个人物形象比较鲜明生动,相比之下,十二金钗的大部分形象艺术特征尚不够明显,需要通过台词来进行辨认。这中间有文本提供的戏份的原因,也有演员艺术创造力表现力的原因。俄罗斯话剧《静静的顿河》也有类似的情况。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文章来源:《戏剧文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xjw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026/591.html

上一篇:株洲青年编剧创作的《光芒》入选《音乐剧中国
下一篇:传承戏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

戏剧文学投稿 | 戏剧文学编辑部| 戏剧文学版面费 | 戏剧文学论文发表 | 戏剧文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戏剧文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