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北京人艺举办建院70周年学术论坛,传承发扬“戏(2)

来源:戏剧文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6月16日 11:13:50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对于“作家与剧院”的关系,刘恒用了三个比喻。“剧院是我的语言检验所。当我在纸上用台词来刻画人物的时候,是没有声音的,只有到了剧院之后,通

对于“作家与剧院”的关系,刘恒用了三个比喻。“剧院是我的语言检验所。当我在纸上用台词来刻画人物的时候,是没有声音的,只有到了剧院之后,通过不同的演员发出声音,有的是我所期待的,有的完全超出我的期待。它会给我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,让我来修正自己的创作。”

他指出,2021年,随着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落成运营,拥有五个剧场的北京人艺由此迎来了全新发展格局,迈向了全新发展阶段。“在70年院庆的喜庆日子里,作为在全国戏剧界具有排头兵和标杆地位的重量级剧院,在纪念演出、网络直播、媒体宣传的热潮中,我们看到,用热切的、期待的,甚至崇敬的目光关注着北京人艺的,不仅仅是北京的戏剧文化小圈子,还有全国戏剧界、文艺界广大的从业者,以及对戏剧艺术有着深厚情感的最广大的戏剧观众,北京人艺可谓备受瞩目、责任重大。”

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的发言别具诗意,他将北京人艺比作一条“游动的大鲸”,在艺术的深海中“从容而淡定,悠游而自信”。

陈彦曾在剧院工作多年,他说自己最享受的姿态就是坐在最后一排,静静地看观众反应。“我在千人剧场体悟到了民众聚合的力量,更能感受到一个时代集体的精神诉求与质地。剧院可不是一个可以随便兜售杂货的地方,那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殿堂。我们可能难以增添有恒久价值的建构,可也不要成为败坏或倒观众胃口的那个助产师。”

在她看来,曹禺、于是之这样的前辈就是北京人艺的支柱和良心。“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是做人的文化,无论我走到哪,写什么,这都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,有了人艺给我打的这层底色,扬起来的就不会是浮尘。”她还谈到,文运与国运相通,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魂,一个剧院的背景就是文化。“要创作一部好作品,呈现于舞台,得以流传下去,要靠一个有文化的剧院,祝愿一个有文化的剧院走向一百年。”

剧院也如同他的伊甸园。“我的创作像一颗种子,在伊甸园里被培育、发芽、成长、结果。每一场演出都是这个种子的一个轮回,在开幕的时候,它被播下去,当落幕的时候,果实已经呈现给观众了,所以每次演出都是一次成长的过程,这个感觉非常幸福,对创作者是极大的回报和鼓舞。”他希望自己日后还能在伊甸园里多准备几颗种子,让它不停地繁殖、收获。

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有于是之。“于老师是我们创作组的组长,他对于我正在写的剧本,心里是着急的,但是从来不催。他收到剧本绝不轻易提意见,更不会动笔改,而是用铅笔把意见写在剧本上,表示作者随时可以涂掉。”

作为编剧,万方特别注重观众的反馈。“我的《关系》在小剧场演出,三面有观众,演出我看了很多遍,最后是在看观众,看观众对于一个编剧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滋养,你能够感觉到观众的喜乐、情绪,他们对剧本、对舞台上的人性表达有什么反应。”

来源:北京晚报 记者 李俐 本报记者 方非摄

文章来源:《戏剧文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xjw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616/564.html

上一篇:从文坛陕军到戏剧陕军 ,陕西人艺“茅奖三部曲
下一篇:构建新评审模式推出剧坛新人,第六届老舍青年

戏剧文学投稿 | 戏剧文学编辑部| 戏剧文学版面费 | 戏剧文学论文发表 | 戏剧文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戏剧文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